等了30年!陈佩斯杀回来了,豆瓣8分证明:你大爷还是你大爷
时隔30多年,“喜剧之王”陈佩斯又杀回来了。
由他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《戏台》这周末正式上映。影片已经经历一轮点映,市场反馈和口碑都不错,目前豆瓣评分8.0,评价相当高。30多年过去,大家还是喜欢陈佩斯,法拉利老了还是法拉利。
这位中国观众最熟悉、最喜爱的喜剧大师之一,曾经稳坐八九十年代内地喜剧电影的头把交椅,“二子”系列电影和《瞧这一家子》《孝子贤孙伺候着》《太后吉祥》都是大家百看不厌的经典作品。
1998年主演电影《好汉三条半》后,陈佩斯淡出影视圈,将重心转向话剧舞台,观众只能偶尔在一些影视作品中见到他戏份不多的客串演出。此次重新出山,业内和观众都是翘首以盼,毕竟,喜剧一直是中国电影市场最卖座的类型之一,且目前市面上几乎只有开心麻花式喜剧,以陈佩斯为代表的那种老派喜剧已经许久不见了。
陈佩斯对这次的电影新作也非常重视,前段时间因为影片反复跳档,他还亲自录视频向观众道歉,态度认真诚恳,让大家看到了老一辈艺术家的风范。
《戏台》改编自陈佩斯自导自演的同名话剧,自2015年首演以来,多年来长演不衰,一票难求。
展开全文
电影演员班底,陈佩斯也拿出了全明星阵容。黄渤、姜武、杨皓宇、尹正、余少群,还有陈佩斯的儿子陈大愚。
看过电影之后,艺绽君明白话剧《戏台》能够演这么多年并且陈佩斯决定要改编电影的原因了,确实是好剧本,值得演,值得拍,值得看。
《戏台》故事设定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,讲述江湖戏班在强权夹缝中求生的故事。电影基本遵循了话剧结构和故事,原汁原味。
电影一开场,城头变幻大王旗,洪大帅成为北京城的新任霸主,恰逢知名京剧戏班五庆班要在德祥大戏院连演三天,陈佩斯饰演的班主侯喜亭登场,既要安排准备晚上的演出,又要应酬对付各路人马,听着侯喜亭京腔京味、韵律感十足的台词,艺绽君就知道,这部电影差不了。
影片很好还原了民国乱世飘萍的历史背景、时代洪流中的众生相,还有老北京市井风情、京剧传统等文化民俗,可供观看与回味的内容非常丰富。当时各地政权更迭频繁,今天称霸京城的是这家,明天可能就换成另一家了,百姓对此已经见怪不怪,所以戏照演、日子照样过。
片中所有人物,登场后一亮相、一开口,短短几分钟的戏,人物就立住了。无论是戏班班主、戏院经理,还是戏班子里的名角、锣鼓老师傅、尚在练习基本功的小戏娃,抑或军阀、军阀姨太太、地头蛇刘八爷、包子铺伙计,都让人觉得生动传神。
影片做到了把每个场景、每个镜头利用到极致,前景与后景、主线与闲笔都安排妥帖。比如前景里主角忙着四处救火,背后的小戏娃们就在师父严格教导下练踢腿;出现暴力场景了,师父不忘捂住小孩的眼睛;前景舞台上的气氛瞬息万变,后景中锣鼓师傅们的表情也随之变化,非常有戏。这些细节都让人感受到主创的用心。
台词就更不用说了。毕竟是经过10年话剧舞台打磨过的,一字一句都颇见真章,既能塑造人物、推进剧情,又简练活泼,听起来极富语言美感,不少遣词用字还很有老北京方言的味道,让人想起老舍等京味作家的语言。
虽然电影有浓浓的话剧感,但这完全不是啥问题和干扰,有足够好的剧本做支撑,再加上一众演员非常到位精准的演出,观影沉浸感相当棒。
陈佩斯不愧是多年钻研喜剧的大师,营造出的戏剧氛围、设计的每一处笑点都可见功力深厚,让人不得不服。
就拿影片选角和表演来说,《戏台》虽然多数主要角色和话剧版不一样,但陈佩斯的眼光堪称精准,所有演员都在片中迸发出了耀眼的光芒,相互辉映。单冲着表演去看这部作品,都会很享受。
黄渤再次饰演草根小人物——包子铺伙计大嗓儿,虽然草根角色是他的制霸区,但这次他的表演又有突破,把一个傻不愣登、痴迷京剧的小人物演得亲切可喜。
姜武饰演的军阀洪大帅,兼具天真淳朴与暴戾残忍,影片矛盾冲突皆因他而起,但这个人物背后也有讲义气和恐惧失权的一面,让人感受到角色的复杂性。
尹正和余少群这次非常让人惊喜。两人饰演的都是当时的顶流名角,只不过一个是武生,一个是男旦,一个阳刚,一个阴柔。
两人扮相和身段都挺不错,尤其余少群,一颦一笑都很有韵味,演员、角色、虞姬三重身份叠加,戏内戏外互为映照。
杨皓宇真的是一人千面的好演员。他饰演的戏院经理其实和侯喜亭有点像,但他站在陈佩斯旁边一点没被比下去,这得多难呀!角色的胆小和圆滑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。
哪怕是背景板龙套角色,比如戏娃、锣鼓师傅、卫兵、观众、包子铺老板等,都极有信念感,感觉是从故事里走出去的一样。有场戏是演员上场唱戏,背景里是戏班里的工作人员给演员掀帘子,这位工作人员从掀帘子、请演员上台到放下帘子,动作干脆利落,眼神里有种戏比天大的专注和专业。就这一个镜头,都让艺绽君觉得演得太好了。
最后来说电影的灵魂人物,戏里的侯喜亭,戏外的陈佩斯。
有人说这次陈佩斯送上《戏台》,是老艺术家归来“技术扶贫”,让观众吃上细糠了。
的确,当下喜剧是段子、抛梗式笑料的天下,而《戏台》让大家再次领略到陈氏喜剧的精妙与魅力。
片中的笑点,都是陈佩斯最拿手的身份错位、误会等技巧,大嗓儿和金啸天多次身份互换,三翻四抖后将戏剧张力推向高潮。要让艺绽君来说具体哪一段好笑,确实说不出来,但就是整体的荒诞情境很有代入感,让人不由自主地被故事和人物吸引。
再就是演员的表现力太强,表演强弱和节奏都拿捏得炉火纯青。如今的陈佩斯,早已不是他当年最深入人心的二子、小偷、小舅子这类吊儿郎当的角色,而是增添了不少沉稳与积淀,在克制和收敛中演出人物性格和喜剧感。
他饰演的侯喜亭,机智周全,能忍能装,但内心还有对艺术和传统的坚守。他全片都在到处收拾烂摊子,想方设法把这出戏唱圆,为此他牺牲掉了尊严、职业操守,没想到最后还是事与愿违,这也让人想起《茶馆》里的王利发。从侯喜亭佝偻的身形、急切的语气和眼中的泪花中,我们看到一个小人物为了生计苦苦经营的辛酸与悲剧。
这也是陈佩斯喜剧最动人的一点:笑中带泪,笑中有讽刺、有批判。陈佩斯深谙喜剧的背后是悲剧,《戏台》的底层逻辑就是以小见大,通过一次演出的遭遇剖析人性、讽刺乱世、批判权力对艺术的碾压。这样构思出来的喜剧作品不是轻飘飘的一笑而过,而是让人在笑过之后有思考、有回味、有嗟叹。同样是喜剧,同期上映的姜文《你行!你上!》可以跟《戏台》取取经,看看陈佩斯是怎么拍喜剧、怎么雕琢台词和表演的。
评论